[2016-11-30, 窦贤康 教授] 基于自主激光雷达观测的中高层大气典型科学问题的研究综述

时间……….....周三, 2016年11月30日, 下午4:30  地点…….........物理大楼 北 415 讲座嘉宾….. ..窦贤康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常务副书记、副校长) 讲座题目…… 基于自主激光雷达观测的中高层大气典型科学问题的研究综述

 

讲座摘要:

本报告主要介绍USTC在中高层大气方向,基于激光雷达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在报告的第一部分,主要回顾USTC中高层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的研究进展,包括宽带、窄带(高光谱)、以及最新发展的上转换量子激光雷达的主要原理、性能、应用。在报告的第二部分,从中高层大气与低电离层的电动力学耦合以及中高层大气与低层大气的动力学耦合两个角度出发,以激光雷达探测为主,重点介绍中高层大气金属层(突发金属层、热层金属层)与电离层Es的耦合,以及低层大气各种激发源激发的大气重力波在中高层大气中的传播和效应。

图-1. 模块化设计的量子测风激光雷达

图-2. 基于量子测风激光雷达测得的风速时空分布、风向分布、大气水平能见度及温度和相对湿度[Optics Letters, 41, 5218, 2016]

 

 

嘉宾介绍:

窦贤康(Dou xiankang),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

1966年1月生于安徽泗县。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0年7月获得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6月获得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7月至1995年2月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5年2月返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1997年5月任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副主任,2002年3月任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2003年11月任校长助理兼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2005年9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2015年5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2016年11月当选第十届安徽省委委员。

   科研贡献:一直从事中高层大气的探测与研究工作。发展了Mie-Rayleigh-Na荧光双波长激光雷达和车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两种先进的实验系统,并建立了相应的观测基地。在利用自主观测数据基础上,配合使用国内外其它数据,揭示我国上空的突发钠层与流星注入以及电离层Es之间的强关联性,明晰了突发钠层的形成机理。近三年,在JGR等国际权威SCI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中高层大气研究团队,其中包含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和1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已毕业博士研究生中,有1名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作为项目负责人,目前承担着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863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9年获得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资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社会兼职:(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第九、第十、第十二、第十三届专家评审组成员;(2)国家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副总工程师,负责光学探测分系统建设;(3)空间科学学会理事。